在那个 Google Reader 还没关闭的时代,人们喜欢发表长篇大论,几乎每个人都想开一个博客,写写自己的生活或者一些想法。内容是没有渠道限制的,如果某个网站的内容不错,可以在类似 Google Reader 的 RSS 订阅器订阅。每天早上你打开 Google Reader,你感兴趣的内容全在你的面前,无需在收藏夹一个一个点击去看这个网站有没有内容更新。互联网真是平的,输出内容的网站可以被任何RSS阅读 器订阅,生产内容的博主们也非常注意自己的文章质量,像经营自家的后花园一样经营博客。
后来管理内容的平台慢慢变得封闭,内容带来流量, 流量带来金钱。百度空间的文章不支持 RSS 订阅,虽然百度几乎抓取了全部中文网站的内容。新浪博客不支持 RSS 的全文输出,更新的博客仅能看到一个标题和少得可怜的正文,你不得不跳转到新浪博客的页面,顺便看看它闹人的广告。豆瓣开启防抓取功能,你页面刷新多了, 对不起,请输入验证码证明你不是机器人。
有些博主们开始研究起 SEM,开始和其他网站交换链接,开始复制其它网站的内容到自家网站上,然后卖点小广告开始赚钱。有些博客因此开启了防复制功能,Google Reader 的关闭,代表着 RSS 阅读器时代的终结。人们喜欢在社交网站消费内容,比如 Twitter、Facebook,通过 Follow 机制帮你过滤内容,人和算法比你主动筛选内容的效率更高,社交网站有大量的时事热点、段子。但你很难在那些地方看到有长度有深度的内容。
单纯的内容聚合工具是很难产生商业价值的,互联网行业最早的商业模式就是免费内容+广告。人群必须被内容分隔后才更具营销价值,人与内容的互动、人与人的互 动,才会有现在的社会化营销。巨头公司更是深知这一点,他们控制呈现内容的媒介,拉拢生产内容的媒体,比如 Apple 推出 News App、Facebook 推出的 InstaArticle、微信推出的订阅号等。他们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在互联网世界里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我们的每一次按钮的点击、每一次页面的跳转, 每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他们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让巨大的人群被精确地切割。随着我们在生态圈里消费的内容越多,我们的行为和喜好就会被越精准地分析。到 最后可能广告都不需要了,当数据有足够多的积累时,你做出某个一行为时,相关的内容和服务就自动地推送到你眼前,做到实时场景化。
以微信为例,订阅号的体验其实并不好,无论是后台的文章编辑功能还是前端的阅读体验,如果订阅号的内容能够被 RSS 订阅器订阅,估计我就不在订阅号里阅读文章了。但普罗大众已经慢慢习惯了内容的主动推送,愿意自己主动去拉取内容的毕竟是少数。Blog 的衰弱也同时削弱着 RSS 阅读器的价值,好内容都没了,工具再漂亮又有什么用呢?订阅的博客更新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背后的他们可能忙于自己的事业家庭。而在微信订阅号的运营者每 天乐此不彼地在更新,不停与内容的消费者互动,硬生生地把订阅号做成了一门生意。你在微信里发现内容很便捷、获取内容的成本很低、筛选内容很快、传播内容 的渠道影响力很大,内容的消费者看到不仅仅是内容,更多是对内容生产者的人格、思维、价值观的一种认同。当内容做的足够好,运营的订阅号足够有影响力,品 牌广告宣传的事自然不在话下,甚至可以做做生意,逻辑思维就是典型案例。
无论如何,RSS 时代内容获取的无限制、信息聚合平台的中立性、生产者对内容及衍生数据的控制权再也回不来了。
图片为 Reeder 的界面截图
点击这里 ,可下载我整理的 RSS 订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