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物展

9 月去了大英百物展,排了近 90 分钟的队伍,暑假期间带小孩参观的家长比较多,去之前做了一些功课,看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我建议买精装版,简装版的 3 册分开实在是太麻烦了。如果懒得看书,也可以找*相关链接 1* 中的纪录片观看。

1. 原始社会

大自然的生存从来都是残酷的,我们干掉了尼安德特人,虽然尼安德特人比我们更高大更魁梧。但他们的组织能力略逊一筹,我们通过语言制造更抽象的共同体,从而能组织更多的人力发动战争,而尼安德特人部落只能被分而击之,如今他们只残存在我们的 DNA 中。


上图是奥杜威手斧,我们在创造工具的同时,会激活大脑使用语言的区域——人类的语言就在创造工具中伴随而来。

后来我们不经意发现了火,吃肉之前都先烘烤一下。火的使用,降低了胃的消化负担和供血要求,从而有更多的血液供给大脑。

人类在原始社会中的生存经验至今还在 DNA 层面影响着现代人,我们对绿颜色下的阴影异常敏感,因为眼睛在判断丛林里里是否潜伏着危险动物上必须是高效的,延时就意味着死亡。高热量又好吃的食物我们从不轻易拒绝,因为我们经常食不果腹,短期内进食更多的食物是很自然的策略。

关于人类的早期历史,推荐观看*相关链接 2* 中的纪录片作补充,那是人类开始征服地球的黎明。

里面有一个片段很耐人寻味,我们的祖先刚开始虽然已经会直立行走了,但不会轻易离开某一个大树太远(可能是之前习惯在树上生活了),食物主要来自大树周围的植物,但部分的勇者难忍饥饿开始离开大树,他们尝到了动物尸体的蛋白质,开始学习变成狩猎者探索这个世界,而呆在大树底下的权力掌控者则被遗弃。

2. 文明初现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书中提到的一些重要文物都没有在大英百物展上出现,比如乌尔的旗帜,仕女图等。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随着亚述帝国的征服消失了,只留下了楔形文字,人们对其城邦的历史也只是了解其中某些片段,其中谁征服了谁,谁是国王,都没那么重要。我们只知道在千年之前这片土地曾诞生了高度的文明,现在这片土地是伊斯兰教的天下,关于中东文明,推荐关注微信订阅号「伊朗咖星人」,作者对中东地区的民族、语言、历史、文化如数家珍,图文并茂。

此次展览中也出展了拉姆西斯二世的雕像。他是一个权力狂,在全国各地疯狂地建神庙,竖立自己的雕像,雕像容貌都是他年轻时的模样,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及至高无上的权力。某次与赫梯王国作战打败仗了,也要在碑文上写自己打胜仗了。

这种权力崇拜后来也延伸到货币上,现代国家的大部分货币上的人物头像都是政治家。

3. 文明碰撞

文明的竞争总是残酷的,大英百物展之所以能呈现就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征服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过程。


佛头来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婆罗浮屠,一个民族信仰的最高表示形式就这样像战利品一样来自陈列在博物馆内。假如基督文明的象征,某耶稣雕像的头颅放在一个亚洲国家的博物馆里,不知道欧洲人会作何感想。


奥巴人把这个礼物送欧洲人以表示和平的友谊,只是没想到最终等来的是残酷的屠杀。如果代表某个文明的民族在基因层面都无法延续,那遑论延续该民族的文明了。


相关链接:

  1. 大英展终于来魔都了!观展指南看这一份就够了!
  2. 纪录片.Nilaya.史上第一个人
  3. 【史图馆】古埃及历代疆域变化
  4. 【史图馆】苏美尔与巴比伦历代疆域变化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