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日本制造》这本书说起,某产品刚推出上市时,美国有家公司准备向盛田昭夫采购 10 万台,昭夫思考再三之后还是拒绝了这笔大额订单。
SONY 为拿下这笔订单势必要加一条生产线,并要招聘产能相匹配的工人,前期都需要不少资金的投入。产能加大后,如果该产品型号没有后续的大客户,产能将会闲置。美国公司如果中途毁约,前期投入很可能打水漂了。
为迎合业务峰值,公司所有的基础设施都要为这个峰值去设计,一旦业务恢复正常水平,就是巨大的开销。
2016 年共享单车的火热,天津自行车制造商算是迎来了春天,但随着共享单车大量占据城市空间,地方政府限制单车投放数量政策的出台,自行车制造商的订单量应该是下降的。
峰值后的高维护成本在反噬峰值期间的高利润。当然,这都不是摩拜和 OFO 担忧的事情,就让那些厂商自我消化吧。
顺丰算是一家会主动拒绝峰值的公司,阿里双 11 期间只要达到包裹处理量的上限了,他就不再接受新包裹了。三通一达则是来者不拒,导致的结果则是仓库爆仓,物流投送能力在双 11 后一星期内几近瘫痪,包裹投递时间延长,损坏丢失的包裹量急剧上升。
阿里则通过每年双 11 的峰值测试,让三通一达对阿里业务的依赖比重逐渐上升,逐渐丧失在行业的定价权。
在 IT 系统中,开发为避免峰值的冲击,保证接口服务的稳定性,会采取熔断、降级、限流来处理,相关概念可查看 相关链接1。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政府也经常用这几招避免「峰值」事件,防止群众踩踏。比如股市的熔断机制,房市的限购限贷,外汇管控等等。
题图来自 Twitter 的 zhu0588
相关链接:
1.超时,重试,熔断,限流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