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今年春节后就慢慢地在互联网行业火起来了,一方面可能跟作者是硅谷有名的风险投资人Peter Thiel有关,另一方面跟现在“互联网+”的创业热有关。中信出版社毫无悬念的第一时间翻译并引进了这本书,由于某种程度对中信出版社翻译质量的不信任,我是网上找了英文的Mobi文件看的。

1.垄断思维

公司业务一定要在某个市场要有垄断地位,从0到1就是创造一个垄断市场的过程。创业一定要在巨头没有顾及的缝隙市场创业,今天做电商平台,没人会说再做一个淘宝、天猫;做熟人社交,没人会去挑战QQ;做搜索,没人会做一个百度,毕竟腾讯的搜搜都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在没人想到或看到的地方,用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去弄出一个壁垒,等大家想追赶的时候他们根本进不来或者不敢进来。足够的垄断才能让你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足够的青睐,Google、Amazon、Apple其主营业务都是绝对的垄断地位,有人说乔老爷当年把iPhone手机定价定的太高了,否则Android的市场份额不会有目前这么大,iPhone垄断的市场份额会更高。

2.七个问题

2.1 解决方案是否有突破性?

解决方案没有突破性,没有壁垒和门槛,看到蛋糕的人都会进来,资本也会疯狂涌入,市场的局面就是一片红海,大家就疯狂打价格战,打到其他人都死掉为止。要想摆脱其他产品的竞争,你的产品必须在某一方面比其他人好10倍以上,比如社区SNS产品,你的用户量是其他产品的10倍以上,内容质量比其他的好10倍以上,服务器响应速度比其他的快10倍以上等。

2.2 当前时机是否合适?

有些东西做的太早,你就成为行业的先烈, 后续只能供媒体记者悼念;做的太晚,对不起,该占的地盘人家已经占了,已经没你什么事了。

2.3 是否在某各细分市场产生垄断?

只有在某个细分市场产生了垄断,你才有可持续的收入去改善你的产品,让你的用户更加满意。你只能从某个细分市场切入,获取绝对性优势后再考虑切入其他市场。比如京东在3C数码品类获得优势后,再进入图书品类。

2.4 团队是否靠谱?

互联网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团队不靠谱做什么都白塔。同样的市场,不同的团队做,有些人就做成了,有些人就被干死了,比如打车市场早期的大黄蜂。核心业务的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了,公司业务基本大半年时间会一蹶不振,比如开心网员工被人人网数倍薪资挖走。团队不和,其他更是无从谈起,比如近期的千夜旅行网。只要团队在,创业项目失败了没关系,再做下一个项目,也许就成了。

2.5 产品如何覆盖到用户?

产品做的再好,但是你没有一个渠道去销售分发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就是失败的,哪怕一个很一般的产品,如果有一个很强势的渠道去分发,市场愿意买账,那就成功了一半,近期的案例如App Store的喜马拉雅,搜啥关键名称用户都能看到这个App,暂且不讨论其它的,渠道做的足够好。

2.6 业务是否可持续?

你的市场地位能否保持10年或者更久?互联网行业变化特别快,以SNS为例,MySpace之后有Facebook,Facebook之后有Instagram,Instagram之后有Snapchat、Tango,你不能预知用户的习惯会发生怎样的迁移和变化。比如开心农场、停车场、脸萌,这种现象级的产品红火一时,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不玩了,用户量不可持续递增,流量不可持续递增,那商业价值就无从谈起。

2.7 是否找到别人没有洞察到的机会?

前提是你要有足够敏锐的观察,而且要在你的能力圈之内,否则看到了这种机会,没有去把idea付诸实现,那也是白搭。比如当年马占凯看到其他各种版本的输入法在软件天空站等网站有上亿次下载数量时,他立马说服公司做搜狗输入法。观察生活中大家的抱怨和吐槽,不经意间也许你就抓住了某个机会。

3.其它观点

  • 创始人薪资应该较低(这样他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关注公司未来的增长
  • 不要投资穿西装的创始人(创始人很有可能缺乏实干,吃苦精神
  • 公司大部分内斗都是由于员工在夺取相同的权力
  • 创始人卖掉公司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对公司未来没有足够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