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紧密熟人社交圈,你可以透露自己的心声,但随着时间及微信本身的发展,朋友圈已经变成了你的同学圈、工作圈、同事圈、家庭圈、营销圈、鸡汤圈、段子圈、新闻圈等。

虽然微信很人性化地提供分组功能,你可以让不同的人群看到不同的内容,生活已经够累了,在朋友圈发个内容我还要想一想哪些人适合看到这些内容,哪些人不适合。

我说说自己使用朋友圈的几个阶段:

1. 伊甸园
微信上基本是自己私交甚好的朋友,会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文字也是肺腑之言,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小牢骚,基本不会考虑使用『朋友圈对某人不可见』的功能。

2. 混乱的开始
微信加的人开始变多了,朋友圈的Timline也越来越丰富,但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是特定的某些人产生的,对不起,为了节约自己的流量,节约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开始使用『屏蔽某人朋友圈』的功能。

3. 安全第一
发现朋友圈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同行业的同事,原来我认识的A和B也认识啊,这个圈子太小了,圈子之所以是圈子,是因为圈子的隔离及属性,能带来另一个『我』的释放。

小圈子让人性变得谨慎,不说总是安全的,自己越来越不愿意发布自己私人相关的东西。偶尔会分享一些觉得不错的资讯,充当人肉信息过滤器,但绝不会对这些资讯进行点评。

4. 真实总是伤人的
人跟人的交往总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有些人让你欢喜,有些人让你讨厌,当你不希望和某些人有交集的时候,你尴尬地发现虽然你已经不看他的朋友圈了,且对方也无法看到你的朋友圈,但他的点赞还会在朋友圈提醒你,你不得不启动『删除好友』功能。

真心希望微信能够开发『屏蔽某人的点赞提醒』功能,就让他静静躺在通讯录里,永不相扰。

5. 沉寂的世界
使用朋友圈的压力越来越大,连转发的动力都开始丧失了,转发行业相关的东西,会给同事一种关心天下大事的感觉,但现实是你啥都做不了。其它朋友会觉得你太装了,净搞些专业的内容。

从此你只会给看到有意思的内容默默点赞,已示你的存在和对好友的关注,但从不发布新的内容,甚至也不会转发,俨然一个朋友圈的鬼魂,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6. 转战新世界
我只会在固定时间去Check朋友圈,而不是一有碎片化的时间去看朋友圈,你开始注意保护自己的注意力。

曾几何时,我一度开始放弃使用新浪微博,因为微博本身是一家非常没有节操的公司,有时候你甚至连你自己帐号的控制权都没有,哪怕是你注册的,微博都有回收帐号的权力,具体案例请自行搜索。

但现在我又开始使用微博了,微博虽然是一个类似城市广场性质的地方,但这个平台有足够多的噪音,这种噪音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使用压力,毕竟你又不是大V,没人会看你发的内容。个人认为觉得还不错的文章都会通过IFTTT的服务自动转发到微博和Twitter上。

另外一个就是Telegram,注册Telegram需要翻墙,光这一点就起到筛选用户的作用,由于Telegram平台几乎不管制和过滤内容,群讨论的内容和尺度也非常自由。


好书推荐:

推荐理由:《数据化管理》的内容虽然是关于零售行业的数据分析,但对理解零售行业,理解线下商家的数据需求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