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看书跟上学时看书完全两码事,上学的时候没什么生活压力,什么都很好奇, 找本某领域的经典都可以随便看一看,阅读的时间也很充裕。工作后就不一样了,你要学以致用,边干边学,不可能说等你知识体系结构都搭建好了你再准备开工。下面是我以前看书的一些误区:
1. 胜心很重
最近在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面提到很多读书人的胜心太重。这个是怎么表现出来的?比如我向老师提问题,不是真心提问,而是某种程度在显摆。你看,在这种问题你们这些人都不懂,我懂,我可以跟老师在同等水平交流。
胜心很重,表现在看书上,就以为看越快越好,越多约好。比如拿流行一时的《失控》来说,看过的会觉得没看过的要NB那么一点。张小龙都说了:完整看过《失控》的同学可以获得面试机会。什么?你连《失控》都没看过?那你要不赶紧去补功课,要不就别在互联网圈混了。说实话,《失控》那本书那么厚完全是谋财害命啊,里面的东西随便翻翻稍微领悟下有点感觉就行了。
2. 转牛角尖
死扣一些细节而不是去领悟作者的思想精髓。比如作者某一个地方笔误或者记错了,就很容易认为这个作者是垃圾,连这种细节都会搞错,进而推断出此书不值得一看。
3. 书要看全
花钱了买了一本书,我一定要从头到尾看完,毕竟花了钱啊,太浪费了。其实你投入的阅读时间更宝贵,有些章节跳过也不会影响你对核心思想的理解。一本书看完后,你觉得有收获那就够了。
现在信息量那么大,提高自己的信息提取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书那么多,自己投入到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1. 筛选书籍
每个领域都有一些绕不开的书,都是很多人认为比较经典的,这些书看了绝对不会吃亏。烂书不仅会浪费你的金钱,更浪费你的时间,选书一定要慎重。
2. 主题阅读
每个时间段尽量阅读同一主题的书籍,哪怕同时看也无所谓。主题阅读的好处是你的大脑会收到大量相同词汇的刺激,记忆会深刻很多,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了解一个领域。
3. 边学边用
这种学习效果最好的,如果你工作中碰到某一个问题,而这本书又能帮助你,对你的提升是很大的。人的认知规律是这样的:你在某个东西上投入越多,你就记得越牢,理解越深刻。一个人如果看了很多编程的书,但没亲自在键盘上敲过代码,他还是不会写程序的,看完几乎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图片为南京先锋书店,曾被美国CNN誉为『中国最美的书店』。